2019年9月29日

內蒙古 - 在那遙遠的地方

2019 年 9月 在這初秋的日子, 不知是何等的因緣, 我由台北跟團去了大陸的內蒙古, 那個五十多年前地理課本上的地方, 那個歷史課本上很難讀唸的民族所住的地方, 那個電視劇上英雄奔馳的地方, 這輩子都覺得是那麼遙遠, 沒想到也只是三個多小時的飛機旅程, 此生何幸. 


草原, 沙漠是我對內蒙古的想像, 飛機降落的城市 - 呼和浩特 - 確是現代高樓林立, 路上車水馬龍的繁榮城市, 非但不輸台北市的繁忙, 也比我的第二家園美國奧蘭多熱鬧的多 . 呼和浩特這個名字對我而言沒有什麼記憶的連結, 但是說到它的前生 - 歸化和綏遠 - 歸綏 - 那就牽動了多少少年時光考試的回憶, 我背過你, 老師的考題上一定有你, 我們是舊識, 只是半世紀後才有緣相見, 相見不恨晚, 很高興見到你長大了, 變美了, 富裕了, 再不是那邊陲的小鎮, 你大概也很高興見到我, 第一晚就請我吃了我吃過最好吃的羊肉, 羊肉火鍋, 沒加香料的切片羊肉, 一點也不羶. 我第一次相信朋友曾對我說的話 : [ 有牛不吃豬, 有羊不吃牛]. 我很高興, 我來了.


旅行團迫不及待地讓我們見到了蒙古草原和蒙古包, 其實它巳不是想像中原野的草地和牧場, 它是在牧場上人為的圍地, 建上水泥不能移動的蒙古包, 養上一群訓練好的蒙古馬供遊人上馬過過癮, 拍拍照, 回家跟朋友吹牛用罷了, 真想要在草原上騎馬奔馳, 那是人家馬上民族自小有練過, 我們這群都市人看看就好啦 ! 蒙古馬並不高大, 但非常耐走, 是蒙古馬造就了八百年前的蒙古帝國. 沒到內蒙古之前, 從不知道八百年來蒙人對成吉斯汗的尊崇,敬仰和思念, 蒙人至今以成吉斯汗為他們的驕傲, 如神般地供奉著. 如果我的祖先有這麼大的本事, 我大概也念念不忘吧 ! 


當我看到一望無際的沙漠, 第一個感覺是它好美, 金黃的沙粒堆積成沙丘, 它的色彩,它的造形,真是攝影的好題材. 接著我想到了西遊記, 那師徒幾人不是也走過這無邊際的沙漠, 他們應該越走越熱, 越走心越荒吧 ! 我開始不喜歡這沙漠, 往往遊人覺得美的地方都是因為和他住的地方不一樣, 遊人用現代的交通工具來此一遊, 照幾張相, 走了, 豈不知這些美麗的山川, 大漠為難過多少生活在這裏的人. 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沙漠, 它很美麗, 但舉步艱難. 


一首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不知何時在我的記憶中喚醒, 當我那麼近的看到陰山山脈時, 我錯亂了, 我跑進了詩裏? 我回到了漢朝 ? 我鑽進了地理課本中?
陰山山脈在這一段叫大青山, 它不高, 但它綿延的像一座牆, 它的山形有綾有角, 有前有後. 我們行駛於它的山腳下, 它不離不棄的跟隨著我們, 讓我們看個夠. 不知道為什麼, 我總愛看著車窗外綿延的陰山, 好像遇到久違的老友, 讓我相信一次塵緣吧.







父親的草原, 母親的河  (點一下可聽到這首歌)

在地導遊在八天的詳盡解說, 細心照顧我們之後, 為我們唱了這首歌, 是來自台灣的女詩人席慕容所作的詞, 他唱時我也不了解這首歌在蒙古大大的有名, 只覺得很好聽, 回家一查, 它是作詞者在述說在台灣生活了數十年後, 第一次回到了父母的故鄉 - 內蒙古, 看到父親多年來念念不忘的草原, 和母親口中述說的河, 它在描述著台灣外省第二代對父母的故鄉的那份複雜的情懷 - 陌生, 耳熟, 好奇, 嚮往, 和那血裏的熱愛. 


成吉斯汗在我的知識庫中是蒙古族的大汗, 曾經征戰到歐洲和蒙古大地, 但並沒有真正統治那麼大的領土. 到了內蒙古才感受到蒙人對他的崇敬, 以他為傲, 八百年來沒有停止, 這也是歷史上的奇觀, 我不知道其他那位政治人物會被人們懷念那麼久. 其實對於古今中外的帝王將相, 我都沒什麼崇拜, 必竟一將功成萬骨枯. 





內蒙地區的宗教色彩很重, 他們信仰藏傳佛教, 是屬大乘佛教, 寺廟(當地叫做[召]) 非常多, 我對佛教知知甚淺, 但從骨子裏地相信祂有深奧的哲理, 是人生生活態度的導師. 我太淺, 佛太深,只待佛渡有緣人. 




以上記載了這趟內蒙古行的我見,我思. 我認為這是一趟很不一樣的旅程, 十多年的退休生活, 我東奔西跑, 見過不少美麗的高山, 美景, 但我只像在欣賞一副副的美麗圖畫, 並沒有跑到圖畫中去, 這趟內蒙行讓我有一種幻覺, 我曾是草原上的一隻小羊, 回到了那既陌生, 又熟悉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