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金門行

這是我第三次去金門, 第一次去我才年芳二十, 是個懵憧的大二生, 參加救國團暑假團, 坐中字號軍艦去, 好像住軍營吧! 穿軍服, 洗三分鐘戰鬥澡, 吃三年陳糧的米, 坐好高好高的軍用十輪大卡車, 參觀金門酒廠, 一口金門高粱就讓我在大卡車上昏睡不醒了. 那是一個很有趣的集體相親大會,

參加的男女各半, 來自於全台灣各大學, 在一起坐船,吃, 住, 玩七天, 那是個非常非常不一樣的日子, 說實在的, 那在乎參觀了什麼, 少女,少男情懷只在想那個女生美, 那個男生俊. 當行程結束的時侯, 總多了好多對牽手. 我是落單回家的. 所以, 我第一次的金門行, 只感覺到金門是戰地, 肅殺之氣好重, 第一次遠望廈門, 心裏好震憾, 我離匪區這麼近, 水鬼晚上過來怎麼辨?  米好難吃, 難以下嚥, 三餐都吃稀飯, 饅頭. 如今回想的起來的, 也就這些了.

 金門高粱

風獅爺

第二次到金門是2010年, 時空過了38年, 我己走完我人生的大半時光 - 畢業, 結婚, 生子, 就業, 子女長大成家,退休.  這一次我們要由小三通去廈門, 再由上海飛回美國的家. 好友夫婦十八相送到金門, 我們同遊了三天. 也去了小金門 (烈島). 年過半百的人, 再遊金門, 當然有非常不同的感觸. 見到了金門不同的建築風貌,真可愛的風獅爺, 吃到了與台灣不同的蚵仔麵線, 蚵仔小而甜美, 一碗滿滿的都是蚵仔, 是白麵線, 也不加太白粉打漿, 不錯吃!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台灣麵線.

 
 金門的觀光公車有一日遊, 半日遊, 二日遊, 司机兼解說員, 每站都有非常詳盡的講解, 讓我們對金門的歷史有所了解. 說實在的, 如果只想輕鬆渡假, 別去金門, 金門對我們這個年齡層的人太沉重, 它把我帶回到烽火連三月的年代, 823, 古寧頭戰役我們都還太小, 但那是父執輩的悲苦故事, 從小聽的多, 但全不懂, 如今目睹當日戰壕, 那活生生的血淚故事, 加上自己過百的生活歷練, 怎能不感傷. 最大的震撼是, 看到那千瘡百孔的子彈牆, 心想著, 當年這方土地為我們擋了多少炮火, 如今安樂的台灣, 富裕的中國是否都欠金門人一個公道. 金門人很忠厚, 他們仍然愛國,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傻, 但是人生可貴的也就是這份癡傻. 


















 我覺得, 不論是喜歡攝影的人, 或是對建築有興趣的人, 金門有不少素材可欣賞, 可研究


2013年10月是我第三次來金門, 這次來又多了一個自己都覺得奇怪的頭銜 - 僑胞. 是僑委會辦的僑胞旅遊團, 我們和一對好友夫婦同遊, 全團40人都來自海外, 大多是美國, 加拿大. 也許因為是重遊, 也許因為這次的導遊是金門出生的, 我對金門有更多的感觸. 
  • 金門土地不肥, 天侯不好, 金門人早年多漂到南洋打拼, 金門人戀鄉, 賺了錢,帶回家來蓋洋房, 辨學校. 金門的古建築愈看愈有風味. 第一次了解到, 金門是一個多元的文化村, 南洋風味洋樓, 南洋嫁過來的媳婦,惹娘餐, 如不是當年戒嚴, 不知也會有多少芋頭番薯.人類的文化不就是在相互交融中成長嗎 ?
 
 洋樓

 惹娘宴

 金門僑胞回鄉建的國小

  •  從國共內戰起 到十幾年前, 戰爭改變了金門好幾代人的日常生活, 想想你家需要建地窖躲炸彈嗎? 為什麼金門家家都有地窖. 當世人想到海邊, 想到的是日出, 夕陽, 沙灘與散步的浪漫, 為什麼在金門, 想到海邊, 想到的是地雷, 是水鬼? 我提的這些, 金門人會哭笑不得的說, 那只是我們苦難的萬分之一. 我同意, 原諒我, 我不忍再詳訴那些因戰爭而失去親人, 失去自由,失去手腳的悲慘故事, 但我不會忘記小學二年級時, 金門來的薇閣住院生(缺人照顧的小朋友), 他失去父母, 失去一隻手臂, 他當年不到十歲. 

 天上掉在金門的禮物 


 金門錢幣與台灣不同
 


青天白日勳章



戰壕



郵票中出現過

莒光樓燈光秀



  • 金門曾有十幾萬官兵, 到處是地道, 是壕溝, 那都是這些官兵用生活,用生命挖出來的, 在那個時代中, 不被敵人打死, 也極可能被炸山洞的火藥炸死, 不被炸死也常期被火藥灰給熏病,熏死. 他們用他們的生命保衛了台灣的安全. 請想想, 他們無論是官, 是兵也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可能只是十來歲的孩子在自家門口玩耍, 被抓兵來到了再也見不到爹娘的地方. 他們也是血氣方剛的青壯年, 晚上回不了溫暖的家, 孩子見不了幾次穿軍裝的爹就長大了. 這種日子, 不是一年, 是幾十年, 不是一人, 是幾萬人. 
  • 上述金門人民,官兵的苦難只為台灣不淪入共軍之手, 想想當時的我們, 不論貧富, 最少生活免於戰爭的恐懼, 上一年級,二年級...,便當裏有飯,有菜, 還是熱騰騰的.我在想, 如果當年共軍打到台灣, 我會遇上文革時代, 會變成小紅衛兵, 會在知識的斷層中長大, 那有能力去美國打拼,那有能力有尊嚴的退休, 回潮, 今日又怎會以僑胞的身份來金門玩. 我深深地對當年的叔叔伯伯們鞠躬,再鞠躬.
  •  兩次去金門, 導遊都帶我們去"俞大維紀念館", 當地人對他十分敬重, 我在想, 多少歷史風雲人物, 不論當年多大權勢, 後代人大多會公平的記載當年的功過, 大人物們, 為人們做點好事吧!
旅行不只是看美麗的風景,更可了解到別處人的生活方式與思維, 了解到別人為什麼這樣想, 發覺自己什麼想法不週全, 互相了解祖先的故事,了解戰爭帶來的苦難,人就更能和平相處了.
對曾為保衛台灣而受苦的人, 奉上最高的感激, 也希望全台灣的人對您們永不相忘. 



請勿忘這千瘡百孔的牆
 


3 則留言:

May 提到...

中年裡一趟金門行讓grace感慨良多,真是性情中人。回想當年與鶴友接連著去了金門和馬祖這兩處戰地風情之地─遙隔在我們的生活之外,除了好奇、觀光的新鮮感,心中也隱隱著些許哀愁,緬懷父執輩上一代人的悲悽歲月,眼眶微熱發人幽思。感謝grace能將諸多感想和省思訴之文字,希望有緣看到此篇文章的人,也像我一樣,就如文末所寫讓我們謹記:「對曾為保衛台灣而受苦的人,奉上最高的感激,也希望全台灣的人對您們永不相忘。」

Maxine 提到...

拜讀金門行令人省思,我也去過3次,我們年齡相近感觸類同,Grace的文筆輕柔描述,實景重現讓我再一次熱血沸騰。

匿名 提到...

Well-written.

張貼留言